咨询电话:400-061-6586

研修班分类

当前位置:首页>> 北大资讯>>《故园与新梦》结集出版 展示新时代北大思政育人工作转型发展

《故园与新梦》结集出版 展示新时代北大思政育人工作转型发展

【时间】2019/1/9 15:10:00【来源】北京大学新闻网【浏览量】

近日,一部系统展示北大四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成果集《故园与新梦——北京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编》,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。这是献礼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思政教育研究成果汇编,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北大思政育人工作转型发展的书面见证,也是继同序列作品《跨越与转型》(2007年)、《实践与探索》(2009年)、《创新与发展》(2011年)、《传承与变革》(2014年)之后,由青年研究中心和《北大青年研究》编辑部推出的第五本专题文集,这一系列文集全面呈现了北京大学学生工作事业的发展进程。

 

 

《故园与新梦》精选了从2014年到2018年在《北大青年研究》杂志刊发,并被国内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相关权威或核心期刊转载,在相应领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理论成果58篇,集中展示了四年来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与理论思考。作者群体是北大德育教育工作者,以及教学、科研、管理、服务等部门的同志,既有经验丰富的“50后”资深思政工作者,也有风华正茂的“90后”辅导员代表。内容既涉及具体实践,也关乎理论研究,既着眼基层工作,也关注宏大问题。主体部分包括精神传承、理论发展、实践探索、故园新梦四个篇章,纵向上按照回顾历史传统、梳理当下理论与实践、展望未来发展的脉络编排,横向上涉及思想教育、大学治理、组织工作、学生管理、队伍建设、人才培养、文化建设、党团建设等诸多工作。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努力探索和回答“培养什么样的人、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”这个根本问题。
2018年恰逢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。百廿校庆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:既是凝聚人心、汇聚力量、深化改革、依法治校的历史节点,也是实现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发展、新跨越和新征程的起点,更是引领中国高等教育走向中国特色道路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。从百年前沙滩红楼,到今日未名湖畔,这座“永远的校园”始终承载着北京大学的精神传统和北大人的独特气质。百廿故园,世纪新梦;“周虽旧邦,其命维新”。值此百廿校庆、鉴往知来之时,《故园与新梦》一书通过总结北京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,回顾历史传统,展望未来发展,以此作为对母校120周年华诞的献礼。
时任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分别以文代序。时任书记、现任校长郝平提出,北京大学将始终聚焦立德树人,大力弘扬五四精神,北大青年要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,以“中国梦”激扬“青春梦”,以五四精神为指引,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时任校长林建华指出,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,我们要凝心聚力、守正创新,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,在2035年前后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,这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北大的光荣使命。
《北大青年研究》杂志编委会原主任,校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叶静漪为本书撰写总论,提出我们要在传承前人优秀经验和成功模式的基础上,调整观念、制度和措施,尊重时代,尊重青年,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事务管理变革。《故园与新梦》一书得以顺利出版,也获得了120周年校庆筹委会秘书处提供的经费支持。
文集作为北大学生工作系统内广大干部理解传统、交流思想的全新教材,将以理论成果的特殊形式对实践发展进行助推,有利于持续提升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。与此同时,《北大青年研究》杂志也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进步,在发展中日趋规范化和精致化,立足工作实践,服务实践发展,努力打造科学化、专业化、学术化的学生工作和青年研究主阵地。

 

附:目录
序一
以“中国梦”激扬“青春梦”
——传承五四精神 落实立德树人 郝 平
序二
新时代与中国大学的新使命 林建华
总 论
尊重青年主体性、发展性和创造性
——新时期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、事务管理工作理念的传承与变革 叶静漪
第一篇 精神传承
守正创新 引领未来
——关于北京大学办学使命的几点思考 林建华
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析 叶静漪
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其启示 祖嘉合
弘扬李大钊精神,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孙熙国
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情怀 程美东
基于北大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认
——兼谈《北京大学章程》的价值取向 胡少诚
“互联网+”时代青年思想教育的传承创新 青年研究中心
第二篇 理论发展
●思想教育●
主动适应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叶静漪
也谈增强对马克思主义认同度、接纳度和忠诚度 祖嘉合
当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中批判性思维的正向引导 宇文利
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 吴 旭
思变:互联网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
——对“慕课”浪潮的反思 张会峰
全环境育人理念与当代青年发展 青年研究中心
●大学治理●
从“教授治学”到“师生治学”的嬗变
——兼论中国大学治理的法治化与民主化 任羽中 刘一鸣
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要强调“中国特色”
——基于世界顶尖大学的发展史 陈 威
用思想引领未来
——关于全人教育的反思 孙 华
大学“管理育人”的三个维度 康 涛 任羽中 樊桔贝
●组织工作●
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保障体系探究
——以北京大学为例 霍晓丹 张 婧
青年学生“精准引领”的理论探析与实践创新 陈永利
时代变迁视角下大学生爱国主义行为特点与宣传教育策略初探 李 楠
“互联网+”如何助力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:供给侧改革的视角 张 勇
●学生管理●
从“班级”到“班集体”
——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校班集体的形成特征分析 郑清文 王艳超 陶治旭
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奖助体系功能的评价研究 刘 芳 段丽萍
浅议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唐金楠
经济新常态下对完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 杨爱民 任嘉庆
第三篇 实践探索
●队伍建设●
强化问题研究意识 提升队伍能力素质
——关于北京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体会 叶静漪
夯实基础,以学生为本,助力医学生全面成长 李文胜
转向以发展辅导为核心的学生工作体系探研
——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 樊 志
组织班会与组建班委
——大学新生班主任工作起点探讨 董晓华
●人才培养●
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: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探索与实践 宋 鑫 苏彦捷
本科教育改革下的学分转换
——北京大学的思考与实践 蒋晓涛 贺凯丰 洪星星
我国大学书院制建设比较研究
——以西安交通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和澳门大学为例 刘德英
关于提升选调生选聘工作精准化与专业化的思考
——以北京大学选调生职业生涯指导为例 姚静仪 侯亚杰
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在新生适应中的压力应对 刘海骅 张桐语 刘天舒
大学生志愿服务评价国际比较研究 李 晗 李 红
浅议加拿大志愿者服务体系对我国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启示 安晓朋
本科生学业动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
——以北京大学为例 徐梓岚 王芊越 蔺 芳 王 祯
●文化建设●
法“奇技”与道“中庸”
——关于“互联网+青年教育”的热实践与冷思考 青年研究中心
北大官微运营的基本理念、策略及思考 罗永剑 吴可染
青年学生参与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
——以《北京大学章程》颁布后的实践为参考 史 诗 李彦恺
高校国际化建设中的育人模式初探
——以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为例 王 勇 杨薏璇 马 博
●党团建设●
高校基层团学组织建设实践与探索
——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为例 张洪峰 王宜然 吕瑞石
以绿色发展理念探索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新模式
——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硕士党支部社区服务为例 户国栋 刘 卉
高校实践育人协同体系探索
——以北京大学研究生暑期专项实践活动为例 王逸鸣 石运佳 蒋海涛
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“经”与“纬”
——基于对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经验的总结 卢 亮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研
——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为例 金 英 陈方俊 孙唯瀚
第四篇 故园新梦
守教育之正,创大学之新,走北大之路
——对加快北京大学发展建设步伐的几点思考 林建华
切实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
—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 宇文利
践行十九大精神,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,培育“圆梦新一代” 李婷婷
“以学生成长为中心”教育理念的思考与落实
——关于北大课堂教学改革的设想 刘建波 董 礼 曹 宇 冯倩倩
关于大学智库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王周谊
新时代高校学生军事训练工作改革与创新 王欣涛 魏培徵信息化条件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路径创新 张莉鑫 黄 冠
关于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毕业教育体系的思考 陈征微 李晓鹏 张 莹
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青年研究中心
后记 蒋广学
编辑:白杨
报名咨询:联系人 :程老师 电话:400-061-6586

上一篇:高雅艺术进校园——中央芭蕾舞团2019新年芭蕾音乐会在北大上演

下一篇:共谱博雅新韵,乐享未名情长——2019北京大学校友新年音乐会举行

在线报名

课程名称:
您的姓名:
您的手机:
公司职位:
报名表
下载
在线
报名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