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西部苍茫的戈壁与大河之畔,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衣袂飘扬,云冈石窟的佛陀拈花微笑,龙门石窟的造像气韵生动。这些凝聚千年信仰精华的石窟艺术,如今即将向人文探索者敞开大门——2025年北京大学佛教历史与典籍研修班特别设置佛教石窟艺术核心模块,邀您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修行。
一、课程精髓:从犍陀罗到敦煌的文化迁徙
作为佛教艺术研究的顶级学术殿堂,北大历史学系将课程聚焦三大维度:
-
源流考据:回溯佛教石窟艺术的犍陀罗起源,解析希腊化艺术与东方美学的交融密码
-
本土化演变:对比云冈皇家气派与龙门中原风骨,梳理北魏至隋唐的风格流变
-
跨文明对话:探究敦煌壁画中的西域乐舞、波斯纹样与中原笔墨的共生现象
课程特别邀请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、清华大学佛教美术专家李静杰等学者领衔授课,结合北大图书馆特藏文献与高清数字成像技术,重现壁画颜料层背后的历史叙事。
二、双轨教学:文献研读与田野实证
本模块独创「经典文本+实地踏勘」教学模式:
复制上午:精读《洛阳伽蓝记》《法苑珠林》等古籍 下午:VR还原敦煌220窟原貌,体验数字供养人互动 季末:组织甘肃/山西/新疆等地石窟群现场教学
学员将亲手摹写经变画线稿,参与石窟保护科技研讨会,在麦积山悬崖栈道上感受古代工匠的信仰匠心。
三、学术赋能:构建文化遗产认知体系
课程突破传统艺术鉴赏框架,融合多学科视角:
-
考古学:通过地层堆积解读洞窟开凿序列
-
材料科学:分析北朝彩塑的矿物颜料配伍
-
传播学:解码飞天图像中的丝路文化交流网络
结业学员可获得北大认证证书,加入东亚佛教艺术研究学者网络,共享学术资源。
四、招生信息
-
学制:1年(每月集中研修2天,含4次异地考察)
-
对象:文博从业者/艺术创作者/文化投资人/深度文化爱好者
-
亮点:小班授课限额40人,获准查阅北大未公开石窟档案
千年凿刻声犹在耳畔,文明对话的密钥已握在手中。2025年,让我们跟随北大导师团的脚步,在石窟斑驳的岩壁间,触摸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精神基因。
报名咨询:400-061-6586